固体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范文篇1
各村卫生室、卫生院各科室:
为加强医疗废物管理,防止医疗废物产生、收集、运送、处置等环节的坏境污染,保障人民群众和环境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等规定,制定本实施方案,请各村卫生室或各科室认真遵照执行。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医疗废物属于危险废物,具有感染性、毒性及其他危害性,若不重视,管理不到位、处置不当,流行社会及环境,不仅会造成环境危害,而且会成为疾病传播的重要传染源。为进一步加强我镇医疗废物的收集、转运、处置等环节的管理,经乡卫生院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大湾乡卫生院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职责:负责建立健医疗废物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工作流程,人员管理,负责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上报工作,负责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暂存及处置过程中的职业卫生个人安全防护、技术指导、业务培训以及监督检查工作。
二、落实责任,规范管理
(一)综合管理
各村卫生室及各科室要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明确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废物收集、暂存、转运等管理工作,建立管理台账,做好台帐、转移联单、运送等记录与交接,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台帐、转移联单等所有资料必须至少保存三年。
(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与暂存管理
各村卫生室及各科室严格按照感染性、损伤性、药物性、化学性、病理性五类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购置和修建使用符合相关要求的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内部转运工具、暂存场所(暂存间、暂存柜或周转箱)等。暂存时间原则上不得超过1周。
(三)医疗废物安全转运与处置管理
各村卫生室及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均由我院与签约的固原市惠众废弃物综合处理公司转运处置,不得私自处置。卫生院负责接收各村卫生室及各科室所产生的医疗废物,集中交由惠众废弃物处理公司;卫生院各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转运至暂存间暂存;各村卫生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安全转运至卫生院。各医疗机构转运原则上1周/次,各转运环节均须做好交接及相关记录。
(四)医疗废物处置人员的技能及职业防护
1、专业技能
认真履行岗位的职责,掌握医疗废物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了解医疗废物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性,熟悉医疗废物分类包装标识、装卸、搬运医疗废物容器(包装袋、利器盒等)、周转箱(桶)的正确操作程序,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
2、职业防护
在医疗废物处置(收集、转运等)过程中,坚持使用个人卫生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口罩、工作服、靴等。坚持岗前、离岗体检,在岗期间体检2年/次,必要时进行预防性免疫接种。
三、医疗废物处置登记及报表
1、各村卫生室及各科室应当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即:填写《医疗废物管理台帐》,内容应当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重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卫生院接收辖区内村卫生室医疗废物应单独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台帐》。
2、卫生院对本单位及接收的医疗废物交由惠众废弃物处理公司上门收运车辆时,如实填写《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医疗废物专用)、《医疗废物运送记录卡》。
四、严格管理,加强监督
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医疗机构或科室进行医疗废物管理检查与指导,每年不少于2次。对于不按规定进行分类收集、暂存、转运、处置医疗废物的违法行为,将依法严处。
附件:1、大湾乡卫生院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
固体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范文篇2
关键词:综合医院;固定资产;HIS;HRP;报废;处置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维持整个医疗活动的承载体,也是非常重要的生命线,尤其是大型综合医院,其固定资产种类繁多,专业性较高,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掣肘着整个医院的发展水平。
一、Z医院固定资产的范畴
要想更好地管理固定资产,首先应明确固定资产的界定范围,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一)医院固定资产的定义
Z医院目前用于界定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标准为: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及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
(二)医院固定资产的特征
1.为了提供医疗服务、运营、管理等而持有。医院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医疗服务、运营、管理等,即医院持有的固定资产是医院提供公益的基本工具,而不是用于出售的。
2.使用年限超过一个会计年度。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是指医院能够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例如医院房屋建筑物的使用寿命表现为医院对该建筑物的预计使用时间),或者该固定资产预计能提供医疗服务的能力,表现为提供医疗服务等的工作数量(对于某些医疗设备或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其使用年限表现为以该固定资产所能提供医疗服务的工作数量,例如X光刀、数字加速器等,可按其能够提供医疗服务的相关工作量预计使用年限)。
3.是有形资产。
(三)具体的分类
《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将医院固定资产分为四类: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
二、当前Z医院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一)缺乏科学先进的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只是单纯依靠平面化的三账一卡制度,无法及时跟踪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存在状况,比如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折旧、维修、报废……
Z医院作为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所拥有的固定资产品种繁多,仅仅依靠人工管理,很难做到及时、准确、有效地反映每一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Z医院固定资产数量大(2万件以上),价值高(总价值在10亿以上),专业性强(例如32排螺旋CT,需要有一定临床经验的主治医师经过严格培训之后才能使用)。由于固定资产纷繁芜杂,分布在全院一百多个科室中,人工管理难免出现疏漏。一方面,小的管理漏洞往往能够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大型医疗设备由于特有的专业性,需要依赖专业操作人员提供相关数据来进行使用评价,而提供方缺乏第三方的中立性,很难保持中立立场,无法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二)不重视固定资产的普查,盘点流于形式
Z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存在非常典型的虎头蛇尾现象,很多先前经过严格招投标程序引进的医疗设备在后期使用的过程中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比如一些实物固定资产已经投入使用,但因某些客观原因未能获取正式发票便消极办理入库手续;或者由于使用科室还未规划好放置设备的地方就提前办理设备出库手续,但实物仍然在仓库存放,并没有形成实质性出库。这些不规范行为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固定资产的盘点误差,而Z医院仓库管理人员以及财务科固定资产负责人盘点意识薄弱,很多时候都是例行公事表面文章,对于不规范行为造成的差异很少去深究细挖,使得一些暂时性差异变为不可逆转的永久性差异。
(三)报废处置随意性大,没有相应的责任倒追制度
Z医院固定资产的报废受主观意识主导的现象比较突出,没有严格的报废处置规定和相配套的管理办法来有效约束这种行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1.决策失败导致的草率处置。购买固定资产前缺乏科学论证和可行性调查研究,盲目跟风不考虑本院的实际业务能力,导致一些大型昂贵的医疗设备使用效率不高,长时间闲置且疏于保养,处置转卖时只能回收微乎其微的净残值,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处罚措施惩戒这种浪费有效医疗资源的行为,而这种低成本的错误决策必然造成无法遏制的恶性循环,成为医院长远健康发展的恶性毒瘤。
2.不相容职务没有细化和分离造成的。由于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岗位分工控制不到位,仓库保管员同时还是二级明细账的会计,为暗箱操作提供了温床环境,某些刚使用不久还未超过折旧期限的固定资产已经被私下违规处置,但在财务科的总账上依然存在,很长时间都难以发现。
(四)没有纳入内部审计的核查范围,无法检验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
医疗设备不同于其它行业设备,本身具有科技含量高,技术更新快等特点,而Z医院缺乏真正懂得医疗设备技术特点的专业财务人员来评价和审计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因而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进行量化考评,主要依赖于各部门的自觉使用管理。Z医院作为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各部门细化后科室众多,固定资产数量较大,在空间分布上比较分散,资产在各科室之间流动性也非常大,往往在资产进入部门二级明细账管理之后,使用科室就变成了无责任人,无收、发、维修记录,固定资产的三级管理处于无监控状态。
三、以CT科32排螺旋CT为例详细展示Z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比较典型的缺陷
为了更好地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检查服务,2011年CT科以融资租赁的方式引进一台东芝32排螺旋CT,总价值为870万。普通检查的平均收费为380元,每天基本可以接待50人左右,以这个水平预计,大概两年内可以收回成本。可事实上,这台价值昂贵的机器在使用以及保管过程中缺乏有效监管,造成维修频率非常高,从2011年至2014年这三年时间内,大型维修达到7次之多,平均每次的维修费用都在十万元以上,基本上都是由于该科医生的资产管理意识薄弱,操作不当引起的。这些维修费用全部由Z医院承担,并没有相应的责任人为此负责,而且由于在维修过程中缺乏专业人员考评,维修费用不如设备采购那么透明化,给器械设备科相关负责人吃高额回扣造成可趁之机。
四、对症解决方案
(一)借助东软HIS和用友HRP这些比较成熟的医院信息管理平台构筑防线
Z医院规模庞大,纯粹依靠人工管理力有不逮,所以实行计算机管理非常有必要,对固定资产进行计算机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
HIS(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中包括了很多的模块,只是将业务流程信息化,没有太侧重于管理,而HRP(医院资源计划HospitalResourcePlanning)与HIS的契合与无缝隙对接,就能将信息从平面化到多维立体化360度全方位覆盖无死角。
HRP中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块采用一卡三账(固定资产基本情况电子登记卡和台账、分户账、资产账)的管理模式,建立固定资产从购买申请、入库、使用、维修、转移、直到报废的全生命周期的动态跟踪管理,支持面向财务系统中的固定资产折旧、医疗设备折旧、全成本核算管等多种方式。
(二)制定完善的报废、处置管理制度
当设备损坏、闲置或者无继续使用价值时,使用科室不可自行处置,应按规定提出报废要求,并由物资设备部门(综合保障科)具体负责固定资产报废处置。
具体报废流程如下:1.需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填写报废单,并经有关技术部门进行技术鉴定,相关负责人签字后报设备管理部门备批(每月月底规定截止日期将本科室报废计划单上交综合保障科);2.物资设备管理部门根据报废(减)资产的具体情况、技术鉴定结果,提出是否报废(减)意见,上报主管院长审批。3.主管院长按照资产报废(减)审批程序,签署审批意见。4.根据院领导审批意见,设备部门办理相应报废(减)手续。
已报废固定资产处置流程:1.已报废的资产设备使用科室不得自行丢掷,应交由物资管理部门统一处置,原则上交由专业资产管理公司进行拍卖,或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处理,处置结果须相关人员逐级签字确认。2.处置残值收入上缴院财务部门。
(三)加强内部审计力量,确保制度不打折扣施行
具体步骤如下:1.内审人员参与采购需求计划制定,对需求计划进行审计;2.对医疗设备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审计;3.对医疗设备使用效益情况进行审计。
内审人员在综合所有的审计结果之后编写详细的审计报告,医院可将此作为每一个科室具体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得到根本的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王斯云.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以医疗设备管理为例[J].会计之友,2011(04).
[2]韩斌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思考[J].中国医院,2015(09).
固体医疗废物管理办法范文篇3
(一)进一步深化、完善对产废单位的监督管理,拓宽管理范围,积极推进固体废物的循环利用。
1、针对2005年开展的固废、危废申报工作,深入企业进一步核实固废、危废的产生数量、种类及产生贮存、处置情况。
措施:实行动态申报制度,对产废大户实行变更申报,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使企业主动申报与监督管理相统一。
2、对产废单位实行规范化管理。
措施:进一步规范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实行网上申请联单制度,从日常监督和转移联单入手,加强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监管;要求各产废单位建立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对重点产危单位设立危险废物标识,产废单位提出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处置计划。
3、在继续确保医疗废物100%处置率的前提下,采用医疗废物专用联单收集运输危险废物。以实验室废液、感光材料废物为重点,在全市大专院校、各相关企事业单位全力推进感光材料废物综合利用、实验室废液的无害化集中处置工作。
措施:加强对产废和处置单位签订处置协议的监督工作,做到及时收集、及时处置,严格转移联单制度。
4、在工业固体废物管理方面,要进一步深入开展固体废物循环利用工作。
措施:帮助企业拓宽固废利用渠道,建立固废综合利用信息交换平台,推进工业企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二)加强危险废物收集、运输、贮存及处置单位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处置行为,对小型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实行集中规范化管理。
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哈尔滨市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办法》的相关规定,对危险废物处置单位包括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管理,加大监管力度。
措施:强化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的落实,加强危险废物转移的现场监督,实行危险废物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管理。要求处置单位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制定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对处置企业进行合理布局,控制处置企业数量,避免重复建设,促进处置企业合理竞争,长远发展。同时,在利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中心建成后,对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的小型企业实行园区化统一集中管理。对收集、运输、处置危险废物单位设立危险废物标识。
2、贯彻落实《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加大查处力度。
措施:对存有废弃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实行限期处置和强制处置相结合,对本市能够处置的就地处置,无法处置的转移到外地处置。
(三)加强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初审、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进口废物初审工。
措施:对办理许可证、进口废物的单位实行现场踏查,深入企业了解,严格执行审批程序。
(四)加快固体废物处置项目的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1、在06年初,积极引资建设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
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利民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处置中心的建成,积极引入固体废物利用新技术。
二、辐射环境管理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措施:积极参加国家、省组织的放射性管理工作培训,组织落实培训内容。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保证条例的有效落实。
(二)加强对新增放射源监督管理工作。
措施:完善新增放射源的建档工作,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建立放射源编码和数据库,实行放射源身份管理工作。
(三)、加强在用放射源监督管理工作。
措施:用源单位每季度报一次安全管理现状,采取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在用放射源实行全过程监督检查。要求辖区内所有相关单位按规定设置放射性标识、标志和中文警示说明,并监督企业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制定事故应急计划和应急措施。
(四)、加强废弃放射源监督管理工作。
措施:严格执行废弃放射源安全贮存制度,对辖区内所有废弃放射源施行强制收贮。
(五)、加强电磁辐射监督管理工作。
措施:完善申报登记制度,对辖区内电磁辐射污染源实行自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日常监督管理力度。
三、提高固废、辐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理预案,提高污染事故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四、高标准完成人大建议、政协提案、信访工作
认真听取落实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及时完成答复工作。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信访、举报的办理工作;
【固体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收集3篇) 】相关文章:
我的日记精选6(整理3篇) 2024-08-19
寒假趣事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16
优秀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8-12
精选昆虫日记(整理2篇) 2024-08-12
[精选]成长日记作文(整理5篇) 2024-08-10
我的日记6[精选](整理3篇) 2024-08-09
校园生活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8-09
写让座作文(整理5篇) 2024-08-20
固体医疗废物管理办法(收集3篇) 2024-08-20
让座的作文(整理8篇) 2024-08-20